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做大能级规模,推动武汉新城建设成势见效,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形式,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2024年1月23日,《湖北日报》理论版刊发申博sunbet副院长魏伟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阅读提要: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基础性工作,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动态连续的“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诊断书”。
居住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更新的发力重点,是体现以人为本导向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核心对象。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城市物理空间的改造与重塑,也在深层次上推动着城市功能与活力的全面提升。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形式,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城镇空间存量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方法和手段,如广东省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的“三旧改造”、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全面推行、深圳市的城中村改造、重庆市“留改拆增”的创新举措、厦门市在城市更新中强调对历史文脉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三亚市的“城市双修”、武汉市历史街区的渐进式改造与提升,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典型案例。相较于前期各地的探索试点,目前城市更新在实施上更为重视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结合湖北省的省情、特色与优势来看,在城市更新实践工作中,应切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城市体检为依据,以社区、设施、公共空间为主要抓手,协同部门、技术与信息,以科技智慧赋能为保障,使城市更新有依据、有重点、有动力,全周期有效开展,推动城市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客观、精准、动态的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核心依据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基础性工作,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动态连续的“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诊断书”。
基于客观诊断与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地开展城市体检。城市体检应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诊断城市发展问题,形成城市更新的客观基础与实际对象。根据区域发展实情,因地制宜制定城市体检计划,聚焦湖北省的发展重点和各地的突出问题,比如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新旧城区的同城化、武汉市的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宜昌市沿江城市功能布局、襄阳市的古城保护与利用等,以城市体检衔接、统筹城市规划,推动建设与管理工作。
精准聚焦底线型、民生型、战略型城市问题,以人为本地推进城市体检。城市体检要找准关键结症,分清轻重缓急,聚焦于底线型、民生型、战略型问题,推进体检结果应用。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文脉延续工程,关注长江大保护、绿色低碳转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二,面向社会民生问题,关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区域共享与品质提升;三,推动落实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强省、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等部署,关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空间、重大产业布局。
构建监测评估平台,连续动态地开展城市体检。城市体检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维度、评估数据、评估形式,保障更新实践的连续开展。一,评估维度应注重多元化,强调部门协作与公众参与;二,评估数据应注重多源化,搭建体检信息平台;三,评估形式应强调动态性,形成多尺度、多时序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工作流程,并通过与城市更新的有效衔接,形成“城市体检—更新”的动态互馈体系。
社区、设施、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抓手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城市更新核心内容,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社区、设施及公共空间。
聚焦社区更新,基于人的尺度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居住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更新的发力重点,是体现以人为本导向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核心对象。应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基于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诉求,对社区中的综合功能、服务质量、空间品质等多项指标进行精细体检,在把握居民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多层级理性需求基础上开展更新工作。
把握设施更新,完善基础保障,增强城市服务效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人居系统中的基础保障要素,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是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点任务。首先,要对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体检—更新工作,推动提升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及安全韧性等相关问题,推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城市韧性,保障民生安全;其次,面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提质,尤其要注重在基本需求满足基础上,提高设施的精细化、品质化、差异化供给。
关注空间更新,提质公共空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通过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各类空间布局,增强空间品质和功能,促进城市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一方面,面向既有公共空间,要消除安全隐患、增设应急设施、优化空间功能、丰富空间要素,促进城市人民安全、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增强用地复合度;另一方面,对于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空间、滨水空间、历史空间、地下空间等,要通过系统性规划研究后进行提质为导向的更新优化工作,以促进城市生态修复、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
部门、技术、信息的协同创新是城市更新的内在动力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城市物理空间的改造与重塑,也在深层次上推动着城市功能与活力的全面提升。管理部门的协同、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信息数据的挖掘集成,可持续激发城市更新的潜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部门联合,以制度改革提升更新效率。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条块分割”的工作组织及行政思维模式已不适应城市更新工作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各管理职能部门应加大城市更新制度改革方面的力量投入,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重大设施等安全底线基础上,大胆推进部门联动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城市更新统筹机构、跨部门协作沟通机制、数据与信息共享等,确保政府能够有效整合行政资源,专业、高效地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精准的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有序、高效、可持续。
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城市科学新高地。高质量的城市更新不仅依赖于规划与实施,还应将科技引领的作用放在重要地位。依托湖北省内多所高校在城市科学领域内的优势地位,应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投入,推动北斗、深度学习、物联网、城乡规划、工程设计等省内优势学科前沿探索的应用落地。加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推动客观监测、数据驱动、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更新方案中的应用,提高城市更新规划的科学性;加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微观建设研究的投入,切实提升城市基本单元运转效率,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鼓励在全省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科技应用,努力建成服务本土、辐射全国的城市科技研究新高地。
赋能信息平台,推进城市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动城市数据资产收集、整理与维护工作。为城市信息模型建设提供充足政策、技术、资金支撑,培养湖北本土的城市信息管理及创新人才。打通信息平台反哺城市建设的通道,推动信息平台数据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智能交通、灾害预警、基础设施生命线保障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精准、及时的决策支持,促进政府、企业、高校和公众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更多精彩,请扫描网页下方【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